摘要
目的/意义 分析广西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为优化该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2022年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χ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对象分布情况,讨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数量平均为4.39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0.80%,总体配备不足,且在地域与医院级别间分布不均,三级中医医院的人才结构相对优于二级中医医院。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
人才队伍
公立医院
中医医院
广西
信息化是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强中医药信息化支撑,以持续提升中医药治理水平 。广西是我国中医药资源分布的重要省份,《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亦强调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一定规模的卫生健康信息化人才队伍 ,且近年来人才数量和素质均稳步提升 。广西也已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但具体实施进展和效果尚未充分评估,且广西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相对不足。本课题组前期已对广西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专职人员占比、人均管床数以及学历构成进行了初步描述分析 ,但仍需进一步系统、深入分析。鉴于此,本研究依托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对广西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政策制订和实践提供更为详实的科学依据。
数据来源为2022年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研究对象为广西14个地级市共94家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的信息化部门人员。其中,三级中医医院22家(占比23.40%),二级中医医院72家(占比76.60%)。
采用SPSS 28、WPS Offic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D)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 n (%)]表示。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不同级别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的年龄、工龄分布情况;应用 χ 2 检验对比不同级别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的编制、性别、职称、学历、专业构成比;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影响研究对象在地级市和医院间分布差异的相关因素。检验水平 α =0.05。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84家(占89.36%)设立了专职信息化部门,其中三级中医医院全部设立,二级中医医院86.11%设立。这些医院在岗职工总数为5.2万人,信息化部门人员共413人,仅占在岗职工总数的0.80%,平均每家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为4.39人,平均每百张床位配备信息化人员1.04人。
研究对象总体平均年龄为35.6岁,平均工龄为10.9年。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三级与二级中医医院的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异,但工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编制构成方面,非在编人员为主(75.54%),男女比例接近4∶1。职称方面,总体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三级医院以初、中级职称为主,二级医院以无职称为主。学历方面,本科占比最高(62.23%),三级医院72.77%为本科,二级医院以本科和专科学历为主,研究生学历仅存在于三级医院。专业方面,工学类为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等),其次是理学类(含信息与电子科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等),管理学类和医学类复合型人才较少。 χ 2 检验结果显示,三级与二级中医医院在编制构成上无显著差异,但在性别、职称、学历、专业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见 表1
表1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基本信息情况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市均29.5人,其中分布最多的是南宁,其次是柳州、桂林,见 图1
图1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地市分布情况
将各地市信息化部门人员数与对应地市2022年的GDP、常住人口数、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见 表2 。各市信息化部门人员数与上述3个变量在0.01水平(双尾)上均呈正相关,其中,与GDP、常住人口数的相关系数 r >0.8,呈高度相关关系,与医院数的相关系数0.5< r <0.8,呈中度相关关系 。
表2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地市分布差异相关分析
信息化部门人员在不同级别医院间的数量分布情况,见 图2 。三级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数量以6~10人为主(占54.55%),二级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数量以1~5人为主(占76.39%),13.89%的二级中医医院没有信息化部门人员。
图2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数量分布
另将各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数与对应医院2022年的医院级别、实有床位数、年总诊疗人次数、年总收入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数与上述4个变量在0.01水平(双尾)上均呈中度正相关,见 表3
表3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医院分布差异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广西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均设立了专职信息化部门,而二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立专职信息化部门的比重为86.11%,略低于2020年全国二级医院的平均水平(88.2%),略高于西部地区二级医院的平均水平(84.3%) 。尽管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大部分设立了专职信息化部门,但人才配备整体不足,对信息化人才投入重视度较低。具体表现为:2022年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均数为4.39人,低于2020年全国医院的平均水平(5.6人) ;信息化部门人员占医院在岗职工的比例为0.80%,低于2019年全国中医医院的平均水平(1.68%) ;仅有51.06%的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达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关于开放床位数与信息管理和技术人员的配比要求 。此外,在编信息化部门人员占比仅为24.46%,远低于2021年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报告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46.2%) 。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的整体情况与我国西部地区医院相当,但在专业、学历和职称构成上仍有提升空间。具体而言,专业构成以工学类为主,三级中医医院工学类人员超过半数,其次是理学类,与全国医院信息化部门专业构成大体一致 。但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跨学科需求。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可能因高校卫生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教育多为本科层次,硕博士教育较少,本科学历依然占主流 。研究生学历集中于三级医院,且总体占比低于全国及西部地区水平 [9,13] ,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医院人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二级中医医院本科学历占比低于专科及以下学历,总体学历水平低于三级中医医院,这与湖北省、河南省同类研究中学历分布特点相似 [10,14] 。职称构成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与全国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职称分布情况一致。三级中医医院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约各占1/3,与西部地区三级医院职称水平持平。二级中医医院以无职称为主,高级和中级职称占比低于西部地区二级医院水平 。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更倾向于就职三级中医医院,不利于中医药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在各地市分布不均衡,与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高度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信息化部门人员分布相对更密集,这与《2021—2022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 结果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经济发达地区医院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更高 ,更重视医院信息化建设,因而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更大。经济发达地区对高质量生活和各类服务的可获得性更高 ,对信息化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强。此外,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服务人群数量越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不同级别医院间人才分布也不均衡,与医院级别、实有床位数、年总诊疗人次数、年总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三级医院综合实力强,患者诊疗量大,有固定信息化建设预算的医院比例高 ,对信息化人才需求更大。
综上,广西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才总体配备不足。三级中医医院人才结构优于二级中医医院。人才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地市及三级中医医院。对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有效模式。发展卫生信息专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优化课程设置。院校与中医医院协同合作,加强实践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升在职人才综合素质。二是完善信息化人才配置引进和评价激励制度。政府增加投入,引导人才资源配置,确保全面设立专职信息化部门。重视引进多学科背景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引进制度,提供优厚待遇、职业发展路径和研究条件。建立公正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绩效奖励、职称晋升、职业培训等手段,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动力,促进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三是探索信息化人才资源互通共享机制。构建开放共享的卫生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打破地域界限和单位壁垒,促进跨区域、跨医院的人才技术交流合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改善信息化人才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作者贡献 :凌珊负责研究设计、文献收集、数据处理与分析、论文撰写;农青娇负责研究设计、文献收集、论文撰写;黄国彰负责文献收集、数据处理;李超云、成龙负责数据收集;张杰负责研究设计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