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2).
摘要: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会议于1985年11月11~15日在长沙湖南医学院召开。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寄发的(85)卫科教高字第627号文,关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会议纪要》及其附件一、二刊登如下;会议有关论文也一并汇集作为“专号”同时发表。希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及有关单位参考其《纪要》内容和资料,认真研究改进图书馆的工作,扩大开架范围,延长开馆时间,增加视听和电子计算机设备,开展缩微复制业务,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工作服务。
1986(2).
摘要:医学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医学图书馆大致可分为医药院校图书馆;医院或医学研究所图书馆;医学会图书馆;医学行政部门图书馆等四种类型。其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藏书最丰富,读者面也较广泛,是我国医学图书馆事业的主干。当前,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全国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已成立了,它标志着我国医药院校图书馆事业面临着新的任务。
1986(2).
摘要:医学图书馆事业正在发展,馆舍藏书都在更新充实,但决定性条件是人才培养。我们通过73份调查表的统计,分析了全国医药院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现状(统计表从略——编者),从而对将来关于医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教育提出些初步设想,现汇报如下。 (一)医学院图书馆面临的严重挑战医学图书馆现状很不适应医学教育与科学事业的发展。 1.人员老化,新老交替相当困难全国医学图书馆,老校馆员平均年龄40.5岁,1985~1987年约有15%人员达到或超
1986(2).
摘要: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共有122所,其中西医院校93所,中医院校23所,药学院校2所,军医大学4所。这些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情报信息资源,并有一定情报信息加工服务的能力,是我国医学情报工作的主要力量。 (一)现状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的贯彻,近几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情报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现状如下: 1.大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加强了情报职能。根据89个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材料统计:建立情报室的有32所,在图书馆期刊
1986(2).
摘要: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Society of Chinese Biosientists in America,SCBA)是全美华人生物科学家的学术组织,于1985年4月成立,会址在旧金山加州大学。该会主要宗旨是促进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提高会员专业水平以及加强会员间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和合作。该会现有会员约300人,主要包括居住在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和政府部门从事生物学及医学领域研究工作的华裔人士,并接纳少数参加生物科学研究工作的华人访问学者为国际会员。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周廷冲(北京
1986(2).
摘要:藏书是图书馆的主要物质基础,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要满足教学、医疗、科研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藏书。因此,全国100多所医学图书馆应该有合理的资源布局,成为一个上下沟通、为全国医务人员提供医学资料的网络。但目前这方面的问题还很多,为此,通过调查馆藏现状并对若干有关课题及布局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医药院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有所促进。 (一)藏书现状共收回调查表95份,回收率为84%,其中有本科院校65所、中医院校18所、医专12所。尽管统计工作还不够精确、完善,但经过选择的资料还是有一定参考价
1986(2).
摘要: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网络室,根据1985年11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医学情报所(站)长座谈会”的会议资料,将我国部分医学情报单位1983~1985年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整理、统计,现分别列表介绍如下。
1986(2).
摘要:为了总结交流我们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的改革成果,探讨改革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加速改革步伐,我馆对全国85所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0所医科大学、50所医学院、1所药学院、16所中医学院和8所医专的人员、机构、管理等几方面的情况。现将改革现状与展望概述如下。 (一)关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改革与其相适应,它要求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以及最新科研动态,并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知识结构的第二课堂。因此,图书馆要打破传统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
1986(2).
摘要:在全国改革的大好形势鼓舞下,图书馆界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我馆也在探索改革中前进。据有关资料报道,1983~1984年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各种刊物共发表关于改革的文章达270余篇,探讨研究的问题涉及情报服务、图书馆业务、图书馆学教育、图书情报刊物、机构改革、现代化手段等各个方面,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好的借鉴。我们通过学习和讨论,首先认识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式的图书馆应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图书馆过渡。目前,在高校中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转变为培养学生独立开拓知识和
1986(2).
摘要:当前,一场全国范围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兴起,抓住时机,研究对策,迎接挑战,使高校图书馆工作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教学、科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一)重视教育体制改革对图书馆的要求 1.对传统的服务方式的挑战:目前我国图书馆界无论在服务方式、图书加工、情报研究和检索方面仍是传统落后的手工操作,这与新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今后高校图书馆应向多
1986(2).
摘要:为了能在东北地区发挥我校药学图书情报中心的作用,必须通过改革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争取在三、五年内达到馆藏载体多样化、工作手段自动化、信息资源网络化和管理工作科学化,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等有关方面服务。为此,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我们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986(2).
摘要:我校于1964年建立并同时建馆。当时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干扰,学校里仅把图书馆工作看成是一般借书、还书或看守图书的简单事务工作,因而几乎把图书馆当做“安置闲杂人员的收容所”。1976年7月28日又遭到地震严重破坏,使图书馆原有工作人员8人,震后除伤亡、调离外一度只剩下2人;馆舍成了废墟,全馆近10万册藏书,80%遭受损失。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校成立了新党委,从而图书馆的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现将我们工作中的主要体会概述
1986(2).
摘要:李百龄报道:河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于1985年11月邀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莱恩医学图书馆副馆长白洵先生到郑州讲学。莱恩医学图书馆已实现电子计算机化管理,在编目、制卡、流通、检索各方面皆使用计算机,且可联机检索全
1986(2).
摘要:自教育部发出(84)教高一字00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通知》后,全国各医学院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配备了师资、加强了机构建设,有的还编写了教材,有的新开了课,已开课的单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有提高。现将1985年上半年我们调查的情况作一概括和讨论如下。 (一)基本情况在调查的92所医、药、中医院校中,已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有70所,占76.1%;未开课的22所,占23.9%。各院校开设检索课的年度以1983~1984年为最多,最早的为南京医学院于1963年就开始
1986(2).
摘要:如何在高等学校开好《文献检索与利用》这门课,是当前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本文仅结合我院开设这门课的情况谈点初步认识。 (一)开展文献检索教育的必要性 1.从文献的现状看目前基础学科已
1986(2).
摘要:1984年2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下达后,多数院校已把它列入教学计划,并先后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了课,有的还在部分青年教师中开了讲座课。但是,在教师中普及文献检索教育的问题尚未得到有关方面的普遍重视。1985年,我校在为
1986(2).
摘要:国际计算机情报检索讨论会于1985年10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和我国的情报专家、学者60人,会议宣读论文16篇(题目附文后).代表们围绕建立国家科技情报计算机检索系统和网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我国代表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建设的现状、成果和发展的设想,提出了许多面临的问题。国外专家十分关注中国的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和网络的发展,各自介绍了他们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并针对我国在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如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所涉
1986(2).
摘要:方维琪报道: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是科技情报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配合国家攻关科研课题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协助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教学和科研等医务工作者查找有关医学文献,福建省医学情报所的情报科研人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采用微机已建立了心血管疾病专题文献库。该文献库利用IBM—PC/×T型微型电子计算机,通过软盘输入国内外200余种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期刊。这些期刊系该所图书馆馆藏,检索出的题录均可立即查找原始文献,可以大大节省医务工作者查找文献的时间。1985年11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医学情
1986(2).
摘要:历届国际医学图书馆会议概况第一届国际医学图书馆会议(ICML)于1953年7月20~25日在英国伦敦举行,有36个国家约300名医学图书馆员出席。会议主题是“根据其不同背景与发展,研究全世界医学图书馆的现有地位与活动”。会议提出了约64篇论文,举行了一系列的专题讨论,即:医学图书馆当前的作用;图书馆与书籍的历史发展;不同国家的医学图书馆;医学图书馆员的教育与培训;医学图书馆资源的集中化问题。还对文献标引、资源费用、医学图书馆管理和文献参考书的标准化等内容进行了自由讨论。会议最后讨论了国际合作问题。第二届I
1986(2).
摘要:南斯拉夫早在六十年代就试图将各生物医学图书馆和情报中心组织成网络,但由于这个国家的体制和特点使其不可能组织这样一个行政网络。然而,对情报网络的需要却不断增加,生物医学图书馆员和情报学专家于1980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医学图书馆会议的预备讨论会
1986(2).
摘要: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水平较高,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相当广泛,素以信息快、情报灵著称于世。但医学情报如何、拥有哪些医学方面的数据库和其利用情况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藉1985年10月去东京参加第五届国际医学图书馆会议之机,顺访了一些科技情报机构、文摘杂志编辑出版单位和大学医学图书馆,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以供参考。日本当前所使用的生物医学方面的文献数据库基本上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
1986(2).
摘要:(一)组织日本医学图书馆协会(Japan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JMLA)是一个以“振兴医学图书馆事业为宗旨、以推动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为目的”(会则第三条)的自由团体。该协会会员不是图书馆员个人而是以图书馆为单位。昭和58年(1983年)的会员数,正会员83个、准会员16个、协作会员1个,共100个,另外还有29个赞助会员。正会员入会细则第4条规定:能达到入会标准条件,经过审查在JMLA总会得到承认的图书馆方可入会。大部分是大学医学系、医科大学大学口腔系和口腔大学的图书
1986(2).
摘要: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孙祺副馆长应香港大学医科图书馆V.E.Morgan馆长的邀请,于1985年9月15~27日参观访问丁香港大学图书馆总馆、医科图书馆、牙科图书馆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图书馆,以及香港理工学院图书馆等。香港大学图书馆建于1911年,由总馆、冯平山图书馆和孔安道纪念馆组成。总馆于1961年迁至香港薄扶林道(Pokfulam Road)新建的一幢七层大楼。总馆下设有医科、牙科、法律、教育、音乐五个专业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共设阅览座位1,400多个,其中总馆有800多个,座位类
1986(2).
摘要:张文华报道:为普及检索知识,秦皇岛市医学情报站于1986年2月布网络内各主要成员单位巡回放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编制的“《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学)》检索方法的介绍”的幻灯片。放映行程达200公里,包括区、县医院,卫校和防疫站等15个基层单位共18场次,观众约650人。在放映后当场请大家对使用《中目(医学)》的方法进行实习,并解答其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