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5).
摘要:中华医学会信息学会“21世纪医学科技发展趋势与战略”小型研讨会于1994年7月5~7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除信息学会的常委及有关人员外,特邀请了我国医学界著名的专家陈春明、侯云德、杨子彬、方福德、李大霖、邬毓明等教授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基础医学、生物治疗、生物医学工程进展、社会医学、主要疾病防治、计划生育、我国药物发展趋势与对策、医学信息图书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侯云德、杨子彬教授因有其它会议分别委派陈南生博士、陆颂方副研究员代表他们发言,卫生部科技司交流处史安俐副处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充分肯
1994(5).
摘要:在信息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研究咨询在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管理过程就是取得信息和做出决策的过程。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即情报工作和决策就是管理的实质。每一个战略目标确定之后,首先要进行情报收集、情报分析、现场调查、技术预测和经济预测,然后才能做出管理决策。而在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又通过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对已定的战略目标进行调控。信息、预测和决策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1994(5).
摘要:面对市场经济,图书情报工作受到严峻挑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事业经费不足和队伍不稳定。利用知识情报进行再创造为成果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参与市场经济活动。通过有偿服务,既发挥了图书情报的职能作用,又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注意信息商品有偿服务的范围,加强管理,合理收费。
1994(5).
摘要:本文讨论了近年来生物医学期刊名称的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并且详细论述了期刊名称的变化给期刊管理人员及读者带来的影响。文中对如何避免刊名变化给期刊管理及利用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建议。
1994(5).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学科技期刊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本文从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收版面费,维持生存;广告业务,大有作为;多种渠道,走向市场四个方面,阐明了科技期刊怎样在竞争中取胜,做到自负盈亏,自己养活自己,使刊物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1994(5).
摘要:科技文献有偿服务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科技情报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实行科技文献有偿服务的意义和范围进行探讨。 (一)科技文献的有偿服务和意义 1.有利于各系统、各单位科技文献对社会开放,实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
1994(5).
摘要:80年代以来,文献资源建设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所谓文献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及其他文献情报工作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的全部活动。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由传统的藏书采访及继后的藏书建设演
1994(5).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本馆中文过刊的分类排架法,并具体讨论了某些难排难记类目的区分办法,结合本馆实践,认为“先按分类,再按种次号”的排架方法是比较适合医院图书馆的。
1994(5).
摘要:[路透社伦敦3月3日电]英国医学研究人员说,他们使用磁扫描技术寻找引起癫痫的脑瘤,并且成功地用手术将脑瘤切除,医学研究人员5年前才确定癫痫是由这种脑瘤引起的,并且刚刚开始用
1994(5).
摘要:本文利用美国CD-ROM光盘(MEDLINE)数据库对我军军区级总医院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的外科论文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因《中华外科杂志》被该数据库稳固地收录,随之我军军区级总医院的外科论文也大量地收入了CD-ROM光盘,占了我国同一时期外科论文的7%,本文还就我国外科论文如何更多地进入该数据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994(5).
摘要:科技文献是记录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的载体,是科学存在的表现形式,是科学继承和发展及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科学知识、促进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创新的重要基础。科技论文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科技文献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研究机构以至科学家个人综合性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集中反映、
1994(5).
摘要: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是一项以快速、简捷和无可比拟的敏感性著称于世的、能够检测极微量DNA样品的新技术。该项技术于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建立,它的出现被认为是分子遗传学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仅1988年一年,美国引证该项技术的杂志就达353
1994(5).
摘要:本文按署名作者对《中国药学文摘》和《Excerpta Medica》Sec-tion 30摘引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①药学论文中多作者论文占很高比例;②国内单作者论文的比例比国外高,多作者论文情况与之相反;③近年来,多作者论文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大部分药学研究工作不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药学科研工作的集体性、协作性正在逐渐加强。
1994(5).
摘要:《医学研究通讯》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于1972年创办的学术性情报刊物。它主要以“科研进展”“学术会议”、“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及“综述”等为主要栏目的综合类医学信息类刊物。
1994(5).
摘要:(一)为什么要开设《信息市场学》课 1.医科大学办医学图书情报学系,是基于医学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对图书情报人员专业的需求。我校已有三届毕业生,走向不同的工作单位,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接受社会的检验与评价。从反馈的信息表明,对他们的反映很好,大部分符合社会要求,有些人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但是,其中亦有一些是从事科技开
1994(5).
摘要:蜚声世界的克氏外科学第11版前言中,写下了William Osle爵士的一段话“一个医生读书很少而能从事医学实践是令人惊呀的,但是,他的工作做得相当不好并不使人惊奇”。深刻地表达了医务工作者吸取新知的重要性。当今医学文献浩如烟海,即便要读书也只有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才能既快又准地获取所需知识。
1994(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日渐加快,知识老化愈来愈严重,据统计,科技图书的使用时间为10年,期刊为5年,据国外大学生知识老化速度调查,在校学习的知识十年后就有80%已过时。教科书就至少有2~3年时差。作为一名医学本科生,毕业后所学教科书上的理论至少有500%已过时,显然,要想掌握先进医疗技术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仅依靠教科书是不行的。
1994(5).
摘要:本文总结了笔者十年来在美国《医学索引》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介绍了课堂讲授与电化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检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994(5).
摘要:[德国《图片报》2月14日报道]题:有神奇疗效的药品——阿司匹林。白色、圆形的小药片阿司匹林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个头痛脑热,那真用得着了。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大夫发明了阿司匹林这种“世纪药片”。它能解热和镇痛,治头痛、神经痛。但是,主要活性物质乙酰水杨酸作用还更多。过去几年,许多科研报告都证实了阿司匹林的神奇疗效。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能防止牙龈萎缩;眼科医生爱德华·科特利尔发现:有规律地服用阿司匹林也
1994(5).
摘要:本文对十年来利用《MESHAAL》标引中文医学图书的情况作了一些回顾和评价,认为《MESHAAL》用于标引中文医学类图书的结果基本是满意的,但提出了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四项建议。本文还对中西文图书标引结果作了一些比较和分析。
1994(5).
摘要:美国《化学文摘》以下简称CA,是世界著名检索工具,除化学化工的文献外,每年还报道十万条与化学有关的生物医学文献。主要是那些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人体正常及疾病状态时生理、生化及病理问题的文献。如果与医学界应用较多的IM相比,则能反应人体正常或疾病状态时另一个侧面。同样一种药品,IM收录有关该药的治疗应用、副作用、投药和剂
1994(5).
摘要:图书分类学是一门科学,它建立在科学分类体系的基础之上。著名图书馆学家皮高品教授曾指出:“夫分类之要,在有体系,类有纲,纲有目,目之下更立细目,然后一一加以符号,方切实用。”可以说是道出了图书分类的关键之所在。《中图法》作为图书情报部门最重要的分类工具,从理论上讲,它应集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为一体,应是图书分类学理论
1994(5).
摘要:分类法和主题法都是揭示文献主题内容的检索语言,当它们被用作标引工具时,就称为标引语言。分类语言是依据学科的知识分类体系,采用字母或数字作为类目标引符号,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一种人为的间接的标引语言,系统性、等级性强。主题语言是依据文献论述的事物、对象和问题,直接采用自然语言或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作为主题的标识符号,表达文献的主题内容的一种直接性的标引语言,具有直观性、特指性强的特点。
1994(5).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献出版、读者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图书分类法必须不断地进行修订改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称中图法)第三版的出现正是适应了这一客观规律。中图法第三版在类目、注释、复分表等方面均发生较大变化,单就类目变化就有十余种。包括新增类目、删除类目、类目分开、类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