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0(2).
摘要:介绍基于网络媒体,运用文本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实现的疾病暴发与监测信息资源,如GPHIN、 ProMed Mail、MedISys、Global Argus、HealthMap、EpiSPIDER.学习借鉴外国的技术经验及成果,扩大其在国内疾病监测领域内的应用,以期今后我国可以通过此技术实现疾病监测,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2009, 30(2).
摘要:上海市医学科技情报研究所应对手足口病、汶川地震救护防疫、禽流感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报服务工作初获成效.据此指出医学情报服务必须面向信息产业,树立"大情报"观念,注重人才建设和信息资源配置,善于挖掘,才能更好地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作用.
2009, 30(2).
摘要:介绍公共事件的含义及其特征,医学图书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处置原则,指出医学图书馆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该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即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分队,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并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安全,把危害损失降低到最小.
2009, 30(2).
摘要:介绍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概况和突发事件中卫生信息服务的重要性,探讨新时期医学图书馆在突发事件卫生信息服务中的角色定位,结合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征和实例,对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及时而有效地提供卫生信息服务提出建议.
2009, 30(2).
摘要:回顾Swanson的经典研究模式,即开放式知识发现过程,详细介绍不同的知识发现系统:Manjal,Transminer,DAD,Mlink,LitLinker的主要方法和工作流程以及可以利用的在线工具,并对这些系统进行比较分析.
2009, 30(2).
摘要:在对文本挖掘和中文分词方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中文生物医学文本的特点,提出基于重现的无词典分词方法在构建医学文献相关性数据库、发现医学新名词、预测新兴研究趋势和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中的应用设想.
2009, 30(2).
摘要:阐述人类认知观的演进、后现代主义认知观及其理论基础.剖析情报科学认知范式,指出该范式凸现"人"作为情报科学的"主体",强调情报实践过程的建构性.提出"情报认知自组织理论",及其符合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路线的"涨落-失衡-建构-有序"4步模型,以期赋予情报科学研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引向深入.
2009, 30(2).
摘要:针对医院对科研工作进行辅助支持的整体水平偏低的现实,提出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医院科研信息保障体系,从医学专业信息服务机制的建立、非学科专业科研信息保障机制的形成、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3个方面进行阐述.
2009, 30(2).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ISI Web of Science 1990~2008年中有关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文献为数据来源,对糖尿病研究领域不同国家、机构的发文量、被引用率及研究侧重点进行计量分析,以探索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趋势.
2009, 30(2).
摘要: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Medline作为检索工具,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05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中文和外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年代和期刊分布.对外文文献来源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提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
2009, 30(2).
摘要:以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简称CHK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做检索源,对2001~2005年期间中山大学3所附属医院国内论文发表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提出应加大对科研和情报信息的重视,使医生充分利用学校、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提高整体科研水平,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2009, 30(2).
摘要: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充分展现电子病历的意义,使其可交换性、可利用性得到充分发挥.数据挖掘关键是实现结构化采集,解决预结构化的局限性和医疗信息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后结构化的实现难和中文语义元素抽取难将是电子病历新的研究主题.
2009, 30(2).
摘要: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临床诊疗和健康评价工作提供系统支持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对国内外检验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我国医疗和健康体检行业的检验信息系统现状,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检验信息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2009, 30(2).
摘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有关文献的全文.介绍利用全文数据库、图书馆馆藏、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免费网络期刊和图书等几种获取全文医药文献的途径,使有用的文献信息真正发挥作用,为医药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服务.
2009, 30(2).
摘要:概述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涵义,指出图书馆要把读者服务工作作为主体.在秉承"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理念同时,分析图书馆人权利的涵义以及如何维护图书馆人权利,就协调二者相互关系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商榷.
2009, 30(2).
摘要:医院图书馆是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信息支撑.现探讨如何根据医院图书馆实际情况,主动为科研提供服务,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特色服务,对此馆员的素质必须提高,进而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求.
2009, 30(2).
摘要:分析医学图书馆外文阅览室的特征与利用情况,指出医学图书馆外文阅览室要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提供多功能、全方位服务,重视导读工作、开展预约借书和定期跟踪服务,并努力提高馆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外文书刊的利用率.
2009, 30(2).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有必要不断拓展个性化服务功能.针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以及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指出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优势并提出相关对策.
2009, 30(2).
摘要:医院是依靠技术生存和发展的,医院图书馆是医疗科技文献的集散地,是医院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医院图书馆在医疗、教学、科研中的作用,馆员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等方面,分析新形势下医院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2009, 30(2).
摘要:病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法律依据,为患者复印病案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需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素质,严把病案质量关,强化服务意识,改变工作作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009, 30(2).
摘要:档案工作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要加强民生档案的开发力度,努力构建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强化各种措施,实施综合管理,为民提供各种便利,确保为民服务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
2009, 30(2).
摘要: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涉及课程多,选择恰当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发展潜力至关重要.从信息人才需求角度出发,提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9门骨干课程、整合非骨干课程、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多开设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增强动手能力、多层次安排实践.
2009, 30(2).
摘要:冬季来医院做产前检查是许多准妈妈们遇到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许多医院推出了胎儿远程监护服务,通过它在家里就可以轻松进行胎儿监护。孕妇只需租用一个胎儿多普勒,就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该项服务。具体程序是:孕妇申请远程监护服务后,医生将孕妇情况输入计算机,孕妇只需将多普勒与电话相联接,就进入了“数码胎儿远程监护网络系统”,
2009, 30(2).
摘要:日前,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宣布预算动用20亿元,设立一个贯通全港公私营医院、医生以及X光化验的电子病历互通平台,其中有8亿将拨款给香港医管局提升病历系统,再将系统“半卖半送”给私家医院使用,医学会也获拨款100万协助研究。由未来数月至2012年,特区政府会与业界和专家商讨,逐步把出院纸、化验报告、疾病名称等标准化,以便公私营病历系统互通。
2009, 30(2).
摘要: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介绍,市临床用血的采集、加工、储存、运输、应用已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每一辆采血车上都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与血液中心时时连线,只要输入献血者身份证号码,即可实时查询献血者的档案信息,避免了淘汰献血者再次献血和因献血间隔不够导致的频采现象。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说,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从血管到血管的信息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