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44(11):1-6.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01
摘要:目的/意义 构建参与互联网医疗直播义诊的医生群体画像,分析各类型医生群体在直播中的行为特征和风格特点,为提升医生在线直播效果和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好大夫在线”直播义诊的1 816名医生为研究样本,利用二阶聚类法生成不同医生群体的直播风格画像,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直播影响力评价体系,探究不同直播风格医生的直播影响力差异。结果/结论 按直播风格类型得到知识传授型、宣传推广型、社交互动型3类医生群体画像,不同医生群体在直播的综合影响力以及活跃因子、口碑因子和热度因子3个影响力评价维度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比较分析为不同直播风格医生提升其直播影响力提供对策建议。
2023, 44(11):7-12, 29.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02
摘要:目的/意义借助文本内容分析法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用户发布的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方法/过程 通过Python爬虫获取国内典型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文本内容,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和聚类分析,提取特征指标设计逻辑回归模型并进行灰色关联度修正,从而构建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互联网医疗平台可重点从信息丰富度、信息发布者特征及用户交流互动方面加强信息的发布与呈现,引导用户发布高质量信息并快速识别有价值信息,促进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2023, 44(11):13-18, 70.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03
摘要:目的/意义 分析研究北京市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现况,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互联网诊疗工作、完善对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工作的监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研和现场访谈法,调研北京市已经具备互联网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的开展现况。结果/结论 互联网诊疗工作得到北京市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应进一步优化互联网诊疗发展内外环境,加强监管,提高公众的接受度。
2023, 44(11):19-24.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04
摘要:目的/意义 调查我国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远程医疗设施运行情况及医务人员对设施运行的评价,为进一步推进远程医疗建设、提升远程医疗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 通过线上问卷调查方式,面向全国医疗机构收集远程医疗终端配置及运行情况和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系统操作便利性的反馈。基于SPSS 25.0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评价远程医疗设施配备情况,采用方差分析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两个视角比较不同层级医院在设备故障频率、远程医疗系统操作便利性及设施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结论 远程医疗设备故障率整体较低,系统使用便利程度较高,但是医院信息系统满足远程医疗需求情况相对较差,院间远程医疗系统互联互通、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3, 44(11):25-29.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05
摘要:目的/意义 以区域协同为核心,探索高效、便捷、规范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方法/过程 融合“互联网+”,构建双向转诊云平台,实现转诊业务与院内业务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结果/结论 双向转诊云平台推动了转诊流程规范化、便捷化,提升了医患满意度。基于区域协同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推进了医疗资源一体化,在提升医联体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改善转诊患者就医体验。
2023, 44(11):30-34.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06
摘要:目的/意义 厘清中国医联体数据共享的建设模式和关键因素,为推动医联体数据共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以长三角地区儿童医疗联盟为例,运用德尔菲法和定性访谈法探究专科联盟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效果评价,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界定专科联盟数据共享的关键因素;运用SWOT分析模型提出发展策略。结果/结论 成员医院对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效果满意度较低。专科联盟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因素包括:政府行政部门支持、信息标准统一与系统兼容、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患者隐私保护与知情同意、科主任共享意愿、联盟内部沟通与补偿机制。
2023, 44(11):35-40.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07
摘要:目的/意义 探讨影响住院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因素,为病案内涵质控提供预测模型,提高住院病案内涵质量。方法/过程 收集2022年6—1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质控督查的住院病案590份,单因素分析初筛影响因素,构建住院病案内涵质量的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结论 预测模型的AUC为0.940,95%CI为0.928~0.951,灵敏度为93.73%,特异度为78.22%。影响病案评为甲级的独立因素集中在手术安全核查表、首次主任查房分析、手术护理记录单等方面。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内涵质量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能够为住院病案内涵质量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2023, 44(11):41-45.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08
摘要:目的/意义 调查分析山东省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现状,精确定位行业网络安全短板,提升风险管理决策能力。方法/过程 以问卷方式采集数据,从医疗机构等级和地域分布两个维度进行网络安全差距分析。结果/结论 针对当前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技术防护层面的问题,提出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治理具体措施。
2023, 44(11):46-51, 8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09
摘要:目的/意义 对机器学习在癫痫发作预测、诊断预测、发作检测、抗癫痫药物的疗效预测、癫痫手术预测等方面的近期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过程 通过PubMed检索文献,总结各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及优缺点,以及机器学习技术面临的挑战。结果/结论 机器学习对癫痫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2023, 44(11):52-57.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10
摘要:目的/意义 可穿戴设备使用后弃置率较高,分析其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探讨促进可穿戴设备用户持续使用的方案。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调研,从文献基本情况、理论应用情况、研究视角和影响因素4个方面分析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研究现状。结果/结论 可穿戴设备的理论研究以期望确认模型为主;应用场景主要有健康和运动两个视角; 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有感知价值、积极情绪、感知风险、用户特质和设备特性。
2023, 44(11):58-62, 9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11
摘要:目的/意义 加强中医药科技查新管理,规范查新技术工作。方法/过程 详细阐述《中医药科技查新技术规范》标准制订过程,分析标准要点及其在科技查新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结果/结论 该标准能较好地指导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规范科技查新报告撰写,提高查新报告质量,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科技查新健康发展。基于该标准构建的科技查新管理系统,提高了查新工作效率。
2023, 44(11):63-70.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12
摘要:目的/意义 满足生物医学领域海量数据分析和应用迫切需求,解决数据分析利用工具缺乏规范化管理等问题。方法/过程 全面分析和总结ELIXIR生物医学数据工具服务平台体系工具标准化汇集、管理和共享利用方面的建设思路、方法和技术实现等,在生态系统构建、管理规范、运行环境管理、基准测试与验证、技术更新策略及社区驱动创新等方面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汲取ELIXIR数据工具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有益经验,可为我国生物医学数据分析利用相关工具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综合性参考。
2023, 44(11):71-77.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13
摘要:目的/意义 解决诊疗资源类型有限、揭示深度不足、融合关联度不高等问题,为多源异构诊疗资源的语义融合与发现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提出基于知识体系的资源汇聚、基于增强表示的数据关联、基于实体对齐的内容整合等融合方法,实现专题型资源、文献型资源、公众健康教育资源的深度规范描述、语义融合与关联。结果/结论 研发诊疗资源融合与发现平台,通过智能检索与推荐、结果聚类与分面分级、语义关联等服务,支撑诊疗资源的多维度融合与发现。
2023, 44(11):78-8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14
摘要:目的/意义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手术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法/过程 以上海市胸科医院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手术智慧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采集手术追溯数据,实现手术过程的质量监管。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显示,患者CT定位等候时间、手术室平均接台时间明显缩短,手术预估时长的准确率显著提高,保证了手术环节的有序衔接,为手术室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2023, 44(11):84-89.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15
摘要:目的/意义 针对传统医疗信息系统中医疗数据共享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安全共享方案。方法/过程 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搭建数据安全共享平台,建立用户鉴权、病历加密、隐私保护、全程追溯等安全机制,实现电子病历的安全共享。结果/结论 该方案能够防御潜在的网络攻击且满足患者隐私保护与机密性要求,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与运行效率。
2023, 44(11):90-9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16
摘要:目的/意义 通过构建防统方体系,提高防统方能力,更有效地保护患者的数据安全。方法/过程 借助网络准入控制、数据库审计、资源监控平台等信息安全设备,优化原有的防统方系统算法,结合移动端综合平台,实现全方位的防统方体系建设,线上审核归档。结果/结论 建设更为完善的防统方体系,为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及纪检部门提供更及时高效、定位清晰的防治手段。
2023, 44(11):94-99.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17
摘要:目的/意义 运用价值共创理论,分析用户参与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可能性,构建图书馆空间服务价值共创框架模型。方法/过程 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图书馆为例,通过用户需求调查和用户空间行为分析确定医院图书馆空间再造重点并筛选核心用户,通过小组访谈法实现用户参与空间再造过程。结果/结论 用户参与是实现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共创的基础。图书馆通过识别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感知价值、创新用户参与形式实现用户参与。
2023, 44(11):100-10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3.11.018
摘要:目的/意义 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探索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 从剖析课程思政内涵出发,根据医学院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特点,确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制订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结果/结论 实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在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中开展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