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5(11):1-8.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01
摘要:目的/意义 消弭浙江省数字化康养联合体的数字化服务鸿沟。方法/过程 系统回顾数字养老理论与实践的变迁及发展,以浙江省数字化康养联合体为案例,从理论、模型和实践3个维度开展研究。结果/结论 数字化康养联合体近年来取得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然而,其在提供数字化养老服务方面仍面临较多挑战。从数字适老化改造视角,围绕政府、企业、居家社区3个维度提出数字化康养联合体的发展对策。
2024, 45(11):9-14, 21.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02
摘要:目的/意义 缓解老年慢性病患者数字健康技术焦虑。方法/过程 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上海市三级、二级和社区医院的1 22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调查内容涉及人口统计学信息、数字健康技术焦虑程度以及个体在数字健康技术方面的使用条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数字健康技术产生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整体上对数字健康技术的焦虑程度处于中低水平。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数字健康技术的使用经历、学习能力等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数字健康技术焦虑的独立因素。应落实适老化设计、给予帮助与支持、改善设施便利性、开展精准培训,从而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数字健康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率。
2024, 45(11):15-21.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03
摘要:目的/意义 综述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评估工具,为评估和干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 采用范围综述方法,系统回顾并评估适用于老年人的数字健康素养评估工具。结果/结论 纳入的10种评估工具普遍适用于老年人群,但针对特定群体的研究存在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整合评估工具,以促进对数字健康素养测量方法的理解和研究。
2024, 45(11):22-29.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04
摘要:目的/意义 挖掘公开发表的文献大数据,揭示传染病相关继发知识,助推继发感染监测平台研发建设,提升我国感染性疾病的预警防控水平。方法/过程 首次采用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以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结核感染3种常见传染病为例,从大规模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挖掘并分析其继发疾病。结果/结论 从超过3 680万篇PubMed文献中发掘出3种传染病的继发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该方法在系统、全面地揭示传染病相关继发知识方面具有有效性,且为继发疾病的预警监测和尽早干预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文献证据支持。
2024, 45(11):30-35.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05
摘要:目的/意义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海量评论中迅速甄别负面评论,了解患者的需求与不满,推动远程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 以好大夫在线网站的评论数据为例,首先使用双向编码器表征(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模型生成词向量,随后将其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构成的双通道模型,最后通过特征融合策略获取文本情感信息,完成二分类任务。结果/结论 该双通道模型能够较好地融合BiLSTM与CNN的优势,与BERT、BERT_BiLSTM、BERT_CNN等9种模型相比,分类准确率、宏F1分数最高,在在线医疗评论文本情感分类任务中具有有效性。
2024, 45(11):36-42.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06
摘要:目的/意义 通过政策文本挖掘及量化评价,对当前老年健康政策体系建设进行讨论,为未来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2019—2023年有关部门出台的老年健康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 ROST文本数据挖掘工具获得高频词表及语义网络,运用Gephi绘制社会网络关系图进行文本分析,构建PMC指数模型量化分析老年健康相关政策。结果/结论 “国家”“社会”“知识”“资源”“保障”等高频词在社会网络中与其他节点密切关联,是老年健康政策的重点领域,老年健康政策制定整体上态势积极。建议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适应性,明确政策时间节点与核心要素,增强政策功能和内容的策略分析。
刘红萍,杨杰,庞国明,邢颖,李鹏辉,吴敏,温宵宵,李洪皎,文天才
2024, 45(11):43-49.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07
摘要:目的/意义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特征间的多维交互关系及其对中医辨证的影响。方法/过程 基于真实世界电子病历数据,改进传统关联规则算法,增加尊重度指标,筛选重要的中医证型作为因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算法,分析中西医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联。结果/结论 基于688例患者得到关联规则112条,其中包含中医证型的有12条。中土壅滞证与超重/肥胖的关联规则尊重度最大,且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土壅滞证患病率更高。中土壅滞证、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合并高血压与超重/肥胖的关联性较强。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气阴两虚证的可能性更大。
2024, 45(11):50-58.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08
摘要:目的/意义 构建中医古籍医案命名实体语料库,提升通用领域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在中医古籍医案领域的识别精度与适用性。方法/过程 制定中医古籍医案命名实体标注规范,并据此对2 384则新安医案进行人工标注。构建RoBERTa-BiLSTM-CRF中医古籍医案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利用RoBERTa预训练语言模型生成具有语义特征的字向量,利用BiLSTM-CRF模型学习序列全局语义特征并解码输出最佳标签序列。引入词典和规则特征,增强模型对实体边界和类别的感知能力。结果/结论 模型在所建立的新安医案命名实体语料库上展现了良好的识别效果。融合领域术语词典与规则特征后,模型的综合F1值提升至72.8%。
2024, 45(11):59-66.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09
摘要:目的/意义 了解眼病患者就医行为特征,优化眼病智慧医疗服务策略。方法/过程 以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模型为指导,调取某医院17 602人次的眼科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谱系聚类方法从4个维度挖掘眼病患者的就医行为特征;调查其中702例眼病患者对智慧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根据眼病患者人口学特征、挂号方式、眼科常见疾病与发病数据、结算方式等特征,从资源布局、技术兼容、服务模式和优化结算4方面提出眼病智慧医疗服务建议与策略。
2024, 45(11):67-71.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10
摘要:目的/意义 分析广西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为优化该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2022年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对象分布情况,讨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 广西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数量平均为4.39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0.80%,总体配备不足,且在地域与医院级别间分布不均,三级中医医院的人才结构相对优于二级中医医院。
2024, 45(11):72-77.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11
摘要:目的/意义 为加强智慧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系统总结目前国内外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情况,重点剖析现有系统技术架构与智慧化应用现状,针对建设模式、数据联通及智慧化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 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加强智慧应用等对策,为未来智慧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2024, 45(11):78-84.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12
摘要:目的/意义 深入探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处理环节及关键技术,为进一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信息支撑与保障。方法/过程 参照大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基于流程视角,在介绍健康医疗大数据来源与特点的基础上,探析大数据处理环节及关键技术,并论述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结论 国内外健康医疗大数据处理技术已取得一定创新发展,但在多维度数据采集、多模态数据融合、大模型数据分析与数据安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应构建一体化大数据处理综合平台,研发或集成有针对性的功能模块,以应对相关问题。
2024, 45(11):85-90.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13
摘要:目的/意义 针对医院真实场景下难以开展医疗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困境,设计并实现一个医疗物联网虚拟仿真平台。方法/过程 基于物联网4层体系架构,结合医疗行业应用,实现虚拟物联网环境下医护人员、患者与医疗设备的仿真互动。紧密结合医疗物联网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平台功能,将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3大特征融入医疗过程的仿真设计。结果/结论 该仿真平台支持患者体温监测、医院药品智能分发等虚拟仿真操作,可应用于高校医疗物联网等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助力高质量智慧医疗卓越人才培养。
王欢,刘韬,王晶,高雅楠,李鑫,胡力源,冯梓航,赵智勇,黄清扬,孟泉宇,张小娟,崔贺宣,陈天铭
2024, 45(11):91-94, 10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14
摘要:目的/意义 探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现行医院医疗健康体系中的可行性,实现以更低成本在最大可能范围内保护患者隐私。方法/过程 面向北京、天津、上海、深圳4城市不同年龄段且对区块链技术有一定了解的人群随机投放并回收505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不同年龄段群体对个人隐私与隐私保护均呈现出高度关注状态,也很愿意接受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需求与接纳度。
2024, 45(11):95-98, 10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15
摘要:目的/意义 从实践教学角度,探讨生物信息学领域拔尖人才培养方式,以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方法/过程 提出“案例教学、科学问题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转化;以前沿科学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契合性;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结果/结论 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生物信息学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2024, 45(11):99-10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11.016
摘要:目的/意义 调查医学生数字素养现状并提出培育对策,为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从医学知识获取与分析、在线学习与安全、交流与协作3个维度对907名医学本科生的数字素养水平进行调研。结果/结论 医学生数字素养总体水平较高,尤其在利用数字工具进行交流与协作方面,而医学知识获取与分析能力相对匮乏;不同年级和专业医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应注重打造个性化数字素养教育模式、构建具有实操性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突出医学领域数字素养特色、加强数字安全实践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医学生数字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