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王丹蕾,王重一,毛阿燕,严晓玲,郭珉江,孟小虎,王巍,邱五七
2024, 45(7):1-6.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01
摘要:目的/意义 在健康城市和智慧城市概念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智慧健康城市,并分析其内涵、外延、作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对比健康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理论基础、特征、目标及实施策略,揭示二者的差异和融合点,提出智慧健康城市的起源、定义及界定,并探索健康城市、智慧城市和智慧健康城市三者的关系。结果/结论 智慧健康城市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城市健康治理和居民福祉水平,需要先进技术与城市治理政策充分融合,并实施多元策略推动,未来城市发展应更加注重智慧健康城市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协同发展。
2024, 45(7):7-1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02
摘要:目的/意义 阐述新一代智能技术在我国医疗领域应用的发展概况,为我国智能医疗技术未来发展提供思路。方法/过程 在中国知网检索并筛选2000—2023年医疗智能技术应用相关文献,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 国内医疗智能技术应用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现先稳步增长后趋于平稳的趋势。热点关键词主要有智慧医疗、健康医疗、健康管理等,形成8个主要聚类集合。未来研究应加强研究者和机构间的合作交流,更加注重技术应用中安全隐私、技术监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技术能耗等方面带来的挑战。
2024, 45(7):14-19.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03
摘要:目的/意义 基于数字健康共同体参考架构,构建智慧健康城市技术框架,支撑智慧健康城市研究和发展。方法/过程 遵从该架构,结合卫生健康行业数字化需求和实践,推导代表智慧健康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和智能中枢的“1+1+3+N”技术框架,即医疗健康一张网、统一的数字健康底座、3大业务平台和N个智能化应用,并进行应用分析。结果/结论 应用该框架破解信息互通难题,显著释放医疗健康数据价值,支撑行业用户、产业伙伴面向不同业务领域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为各地智慧健康城市顶层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2024, 45(7):20-25, 32.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04
摘要:目的/意义 基于人体信息计量构建城市居民健康指数,测量与评价城市居民整体健康状况,以促进居民健康管理,提升健康素养。方法/过程 结合人体信息计量和健康指数相关研究,构建城市居民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问卷调查研究,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居民健康指数,进而开展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城市居民健康指数的外部关系指标区别最小,自然环境指标区别最大;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群体健康指数有较大差异。建议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加强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构建居民健康画像。
2024, 45(7):26-32.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05
摘要:目的/意义 探讨医护科研人员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和科研能力提升策略。方法/过程 根据用户画像理论提出医护科研人员用户画像的构建模型;使用Python语言、ETL和Echarts工具对构建用户画像所需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采集、预处理、存储和挖掘,提取标签进行用户画像可视化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医护科研人员可分为具备科研潜质的护理人员、科研新手、科研提升型群体和科研领域资深专家,根据不同类型特征提出医护科研人员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2024, 45(7):33-36.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06
摘要:目的/意义 阐述我国智慧医院发展现状、难点及挑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计量学和文献综述方法,总结智慧医院的定义,提出智慧医院建设相关可行性建议。结果/结论 我国智慧医院已初步建立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结构框架,在提升患者满意度、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需要政府、医院、社会资本等多方协作,共同推进我国智慧医院建设,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
2024, 45(7):37-41, 61.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7
摘要:目的/意义 梳理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存在问题以及现有对策,为国内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及完善信息化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相关文献,分析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结果/结论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共经历国家统筹、重点推进、分级试点、互联互通4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在疾控信息化基础建设、传染病信息化建设、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信息安全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需对策施治。
2024, 45(7):42-48.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08
摘要:目的/意义 依据异质性健康状态对老年人分类,探讨老年人健康状态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促进老年健康信息服务精准化。方法/过程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依据老年人健康状态分类,运用回归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根据健康状况可将老年人分为4类;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有无退休金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分组的显著因素。应依据老年人异质性健康特征提供服务优化策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2024, 45(7):49-54.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09
摘要:目的/意义 识别领域研究前沿,辅助科学研究者有效遴选和追踪重点研究主题,助力科研管理决策者动态调整政策导向。方法/过程 以Web of Science 2012—2022年37 927条肿瘤学领域高影响力期刊文献题录和高被引文献题录为数据样本,运用BERTop提取主题,构建多维指标研究前沿识别模型,从多维度识别领域内不同类型的研究前沿。结果/结论 所构建模型识别出肿瘤学领域热点研究前沿主题9个、新兴研究前沿主题14个、潜在研究前沿主题13个和衰退研究主题1个,具有有效性。
2024, 45(7):55-61.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10
摘要:目的/意义 梳理近10年中国中医药领域文献,阐述该领域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方法/过程 检索2013—2022年万方数据平台中医药领域研究文献,以摘要为研究对象,利用BERTopic模型抽取主题,并采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 纳入中文文献12 683篇,发现5个主题:临床试验与疗效、病机与药理研究、中医药领域发展、慢病治疗、药物分析与文献研究。对其中热度持续增长的中医药领域发展主题深入分析,提出人工智能与中医药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未来趋势。
2024, 45(7):62-67, 102.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11
摘要:目的/意义 阐述在线医疗评论的内容特征及其对患者在线问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为在线医疗平台信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构建基于TF-IDF的LDA主题模型,采用基于情感词典的语义分析方法,挖掘在线医疗评论的内容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探索,并利用二元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结论 将在线医疗评论内容特征分为3大类别,包括9个指标,其中评论者属性、时效性、问诊流程、服务态度和平台操作反馈对患者高效在线问诊服务利用存在显著影响,建议通过优化在线医疗平台评论板块相关服务提高患者对在线问诊服务的利用水平。
2024, 45(7):68-7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12
摘要:目的/意义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实现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预测和早期筛查。方法/过程 以南京鼓楼医院10年间真实世界数据为资料,将检验检查结果、病历文书等纳入考量,构建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深度置信网络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预测模型。结果/结论 该模型能够预测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性能优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基准模型,为真实世界数据疾病预测模型研究提供借鉴。
王一凡,石超君,马晓洁,冯文佳,安洪庆,高倩倩,井淇,蔡伟芹,马安宁
2024, 45(7):74-80.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13
摘要:目的/意义 探究各种预测模型在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及其准确率。方法/过程 以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糖尿病并发症预警数据集”的生化数据表为基础,运用MATLAB软件,基于最近邻、决策树、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模型构建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 从有效性看,朴素贝叶斯算法的预测准确率最高(61.6%);其次为决策树模型算法(58.2%)、最近邻算法(57.7%)、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55.9%);混淆矩阵结果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朴素贝叶斯模型表现最好。4种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有效性、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均是朴素贝叶斯模型最优。
2024, 45(7):81-87.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14
摘要:目的/意义 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达到舌象分析自动化的目的,为中医舌象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推进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进程。方法/过程 构建以区域关联性为基础、引入标签松弛技术的语义分割损失函数,显式约束舌象分割模型学习局部区域各像素关联性的同时,对错误标签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从舌象特征中内含的颜色相关性潜在先验出发,在模型构建阶段将舌象特征仅解耦为两类下游多标签分类任务,在加速模型拟合的同时有效降低模型复杂度。结果/结论 在自建数据集上验证算法有效性,舌象分割MIoU指标为96.57%,舌象分析宏F1值、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8.58%、82.59%。
2024, 45(7):88-92.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15
摘要:目的/意义 构建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过程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2019年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同等数量未出现大出血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病历指标数据,分别应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并选取最优算法构建模型。结果/结论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模型召回率为0.94、F1值为0.93、精确度为0.93,效果最好,可用于构建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预测模型,为患者提供更精确的个体化预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24, 45(7):93-97.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16
摘要:目的/意义 探究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提升策略,实现用户从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转变。方法/过程 结合用户健康信息行为、期望现状以及健康信息关注程度等影响因素,运用5W1H分析法,构建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从“主体”“内容”“对象”“方式”“场所”5方面构建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
2024, 45(7):98-102.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4.07.017
摘要:目的/意义 针对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探索一流课程建设有效路径,培养创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过程 以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为例,以“两性一度”为标准,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立足学科优势推行教材建设及考核评价改革,并实践应用。结果/结论 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为医学院校同类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