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6(1):2-8, 16.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01
摘要:目的/意义 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释放医疗健康数据价值,促进医疗健康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分析人工智能在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面临的数据隐私与安全、算法偏差、法律与监管、技术可靠性、伦理等方面的风险挑战。结果/结论 应建立健全数据保护体系、提升技术可靠性与公平性、构建全球协同的多层次监管框架、促进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平衡,以确保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025, 46(1):9-16.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02
摘要:目的/意义 梳理国内与国际智慧医疗领域政策,分析核心要点,促进我国智慧医疗发展。方法/过程 梳理我国智慧医疗核心政策,综述不同阶段智慧医疗发展情况,从政策脉络和政策工具视角详细分析。研究美国、英国智慧医疗领域规划和创新模式,并探讨其经验与启示。结果/结论 我国智慧医疗政策部署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政策工具的使用较为均衡,应加强部门协同、数据构建及保护等方向的政策力度,提高政策的执行及响应效率。
2025, 46(1):17-21.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03
摘要:目的/意义 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在提升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潜力、风险以及治理策略。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综述、现状分析、实证列举等方法,分析GAI在基层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从可靠性、医患沟通、语言障碍等方面探讨其应用于基层医疗的挑战。结果/结论 应采取构建高质量GAI数据平台、加强算法规范法治建设、深化医疗风险与伦理监管、鼓励公众参与、促进跨领域合作等策略,以实现GAI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有效赋能,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2025, 46(1):22-27.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04
摘要:目的/意义 探索社交媒体平台伪健康信息传播机制,为治理伪健康信息传播乱象提供支持。方法/过程 建立基于用户心理特征的伪健康信息传播模型,运用MATLAB 2018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探究用户心理特征对伪健康信息传播的影响。结果/结论 用户的心理特征在伪健康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众心理和焦虑情绪的加剧会加速伪健康信息的传播,提升信息风险感知水平则有助于抑制伪健康信息的传播。
2025, 46(1):28-32, 38.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05
摘要:目的/意义 挖掘网络用户关于帕罗西汀治疗孤独症的相关评论,揭示患者的关注焦点和情感态度。方法/过程 利用双词主题模型和情感分析方法,分析多个媒体平台关于帕罗西汀治疗孤独症的评论文本,挖掘文本的主题分布和情感倾向。结果/结论 从5个方面分析患者对药物的关注焦点和情感态度,为孤独症患者及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2025, 46(1):33-38.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06
摘要:目的/意义 对比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电子健康档案首页的发展概况、构成要素与实施现状等,为我国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与文献研究法,对国外电子健康档案首页进行调查、归纳整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电子健康档案首页的建设应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保障数据安全;提供便捷的访问和应用方式;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
2025, 46(1):39-43.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07
摘要:目的/意义 了解门诊电子病历建设的国际先进经验与我国实践现状,为完善门诊电子病历建设及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和国务院政策文件库,综述发达国家门诊电子病历建设经验、问题以及我国电子病历相关政策。结果/结论 我国门诊电子病历建设存在书写率偏低、病历质量不佳、数据应用不充分和共享壁垒高等问题。因此,须构建有效的病历质量监测体系与门诊电子病历数据应用平台。
2025, 46(1):44-50.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08
摘要:目的/意义 分析糖尿病管理App用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其实际使用效果提供建议。方法/过程 基于糖尿病管理App用户评论数据,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获取相关主题,并以双因素理论模型为框架,构建Tobit模型,分析不同主题与用户满意度的相关性,最后利用Wald检验分析各主题对用户满意度影响差异。结果/结论 糖尿病患者最关注App的社交功能、咨询服务以及兼容性,易用性和社交功能作为激励因素影响用户满意度,兼容性和数据追踪作为保健因素对用户满意度产生影响。软件开发者应优先考虑解决保健因素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激励因素相关问题,综合提升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和满意度。
2025, 46(1):51-57.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09
摘要:目的/意义 探索在线健康社区医患对话特征与规律,以期提高虚拟空间医患交互的效率与效果,进而优化在线健康社区知识服务质量。方法/过程 爬取“好大夫在线”网站医生与用户交互会话数据,采用开放编码与会话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在线健康社区医患交互的模式与行为特征。结果/结论 在线健康社区存在传统家长式、简单问答式、互动慰藉式3种医患交互模式,用户对初始症状描述的详细程度、医患间的问答技能差异以及医患间的知识差异是影响在线健康社区医患交互的主要因素。
2025, 46(1):58-62.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10
摘要:目的/意义 了解慢性病健康管理信息化特征,为完善健康管理信息化模式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 6大文献检索平台自建库至2024年6月13日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DiVoMiner平台对纳入的文献文本进行内容分析。结果/结论 共纳入114篇文献,通过内容编码发现,慢性病健康管理信息化呈现出服务流程全面化的特征,但健康风险预测、心理方面的信息采集、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仍需加强。
2025, 46(1):63-68, 92.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11
摘要:目的/意义 综述融合子图结构的医学知识图谱推理方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阅读并分析相关文献,结合知识图谱及其推理相关知识,分析目前融合子图结构的知识推理代表模型的特点和局限性,对比其与各类知识推理方法在相关领域任务中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归纳此类推理方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结果/结论 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探索医学领域内不同模态信息的交互关系,以丰富推理信息,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医学知识图谱,为临床实际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2025, 46(1):69-74.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12
摘要: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接种档案跨省共享,进一步提升我国免疫规划信息化服务能力。方法/过程 基于全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设计接种档案跨省交换业务流程,采用接口方式查询和传输接种信息,并利用数据校验和安全控制等手段,确保数据准确、可靠。结果/结论 通过与试点省份联调测试,验证了业务流程的可行性和系统功能的可用性。接种档案跨省共享流程涉及环节多且对各省份协同性要求高,应不断加强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数据流转的一致性和及时性,推动全国系统实时联动、“一人一档”闭环管理。
2025, 46(1):75-79.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13
摘要:目的/意义 利用本地大模型和知识库优化骨质疏松专病数据库构建流程,降低医疗数据泄漏风险。方法/过程 收集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和业务数据信息,构建本地知识库;基于本地大模型应用架构,使用本地知识库限定本地大模型的生成内容;基于本地大模型应用架构图形问答界面和编程接口,通过自然语言问询和编程引导本地大模型生成骨质疏松专病数据库字段集。结果/结论 本地大模型结合本地知识库可以总结骨质疏松既往研究中涉及的字段,有效提高骨质疏松专病数据库构建效率和质量,但处理结果需要人工核查。
2025, 46(1):80-85.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14
摘要:目的/意义 实现医保支付服务一体化管理,满足患者多样化医保支付需求,提高支付效率。方法/过程 借助微服务+业务中台架构,创建统一医保支付平台,整合医保数据,重新规划医院医保支付流程。采用虚拟化服务器部署方式,通过标准接口与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及院内业务系统对接。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措施保护数据安全。结果/结论 基于微服务+业务中台的医保支付系统实现了医保支付业务的整合与共享,可以提高医院医保支付比例,减少支付等待时间,优化就医体验。
2025, 46(1):86-92.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15
摘要:目的/意义 针对中医药科研用户在泛知识环境下精确获取知识的迫切需求,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助力中医药科研事业创新发展。方法/过程 基于对中医药各领域、各层次科研人员的问卷调研和半结构访谈,提炼用户兴趣模型的主要维度;利用扎根理论深入分析访谈资料,确定核心类别,构建理论框架。结果/结论 面向中医药科研知识服务的用户兴趣模型包括科研用户画像、知识获取等6个核心类别,涵盖中医药科研基本流程和重要环节。该模型旨在强化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提高科研效率,将用于搭建知识服务平台,为中医药科研人员提供精准、智能、个性化的信息资源与知识服务。
2025, 46(1):93-99.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16
摘要:目的/意义 提出基于期刊被引频次和云模型的外文电子期刊资源分级评价方法,为医学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以某机构作者所发表论文中引用每种期刊的总次数表示期刊的相对质量,建立质量表示矩阵,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单个期刊的质量云。将生成的质量云与标准云进行相似度比较,对期刊的重要性等级进行评价。结果/结论 利用云模型算法及相似度计算方法可得到每种期刊的分级结果及不确定性程度,为医学院校图书馆资源选择和订购提供依据。
2025, 46(1):100-104.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25.01.017
摘要:目的/意义 结合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医工交叉”特色,提出面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方法/过程 结合目前C语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并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医疗应用案例,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及发挥学科竞赛促进作用。结果/结论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关注医疗领域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开展项目实践和创新活动,教学效果明显提升。